唐 僧:俗家姓陳,乳名江流,法名玄奘,唐朝第一高僧,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。西行取經時,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。www.545130.tw*??*?
生平事跡
玄奘本姓陳,名祎、洛陽緱氏(今河南偃師緱氏鎮)人。13歲出家,21歲受具足戒。曾游歷各地,參訪名師,學習《涅槃經》《攝大乘論》《雜阿毗曇心論》《俱舍論》等經論。因為感到各師所說不一,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,于是決定西行求法,以解迷惑。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,未被允準。貞觀三年(629)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,他即從長安出發,經姑臧出敦煌,經今新疆及中亞等地,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。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,師從戒賢學習《瑜伽師地論》《顯揚圣教論》《對法論》《集量論》《中論》《百論》《俱舍論》《大毗婆沙論》《順正理論》《因明論》《聲明論》等論典,著重鉆研《瑜伽師地論》,兼學梵書《聲明記論》。不久,聲名大起。五年后,游歷印度東部、南部、西部、北部數十國。回到那爛陀寺后,戒賢讓他主講《攝大乘論》《唯識決擇論》。著《會宗論》三千頌,融會了空有二宗,批駁了師子光反對《瑜伽師地論》的觀點,因而受到戒賢的贊賞。曾和“順世論”者辯論獲勝;還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并獲勝。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設無遮大會,玄奘宣講大乘教義,獲得更大聲譽。于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。史書記載,玄奘西行求法,往返十七年,旅程五萬里,所歷“百有三十八國”,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,六百五十七部。歸國后受唐太宗召見,住長安弘福寺,后又住大慈恩寺。
譯經事業
這三者被稱為三世佛。“三世”是業報輪回說的理論依據,一般都認為是過去(前世、前生、前際)、現在(現世、現生、現際)、未來(來世、來生、來際)的總稱。 陳玄奘是其坐下
從貞觀十九年開始,約二十年間,主要從事譯經事業,先后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其中主要有《大般若經》《解深密經》《大菩薩藏經》《瑜伽師地論》《大毗婆沙論》《成唯識論》《俱舍論》等。他還曾把《老子》和《大乘起信論》譯為梵文,傳入印度;將入印路途見聞撰寫《大唐西域記》十二卷。
弟子
是不是就是說 豬剛烈為什么會變長豬妖的原因啊 好像是他老婆因為他相貌丑陋 跟奸夫 把他給害了 所以他就把他們給殺了 因而也很恨 貪圖相貌膚淺的女人。。。。。。
玄奘弟子有幾千人,著名的有窺基、圓測、普光、法寶、神泰、靖邁、慧立、玄悰、神昉等。
參考資料- [1]
- [2]
- [3]
- [4]
- [5]
- [6]
- [7]
- [8]
- [9]
- [10]
- [11]
- [12]
- [13]
- [14]
- [15]
- [16]
- [17]
- [18]
- [19]
- [20]
- [21]
- [22]
- [23]
- [24]
- [25]
- [26]
- [27]
- [28]
- [29]
- [30]
- [31]
- [32]
- [33]
這就是吳承恩寫《西游記》的細節描寫,陳玄奘是金蟬轉世,自然就有些靈通,且陳光蕊乃玄奘之父。吳承恩意在此,所以《西游記》中陳光蕊中狀元與陳玄奘講法時間驚人相似。
中文名稱中文名稱: 玄奘 又名: 陳褘 性別: 男 生卒年: 600-645 國別: 中國 省: 河南省 生平簡介生平文件 玄奘(600-645),俗姓陳,名褘,洛州緱氏(今河南偃師緱氏鎮)人,生于儒學家庭,排行老四。玄奘自幼很聰明,據說他八歲時,父親坐在幾案邊上給他講《孝經》,講到“曾子避席”時,玄奘忽然整理好衣服,站起來立在一邊。父親問怎么啦?玄奘說:“曾子聞師命避席,玄奘今奉慈訓,豈敢安坐?”(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卷一)由于家境不好,玄奘自小跟已出家的二哥長捷法師住在洛陽凈土寺,同時也讀些經,如《維摩》、《法華》等經。十三歲時他在洛陽出家,仍兄弟同寺。隋大業末(617),為避兵亂,玄奘隨兄到長安,隨即又去成都。唐武德五年(622),玄奘在成都受大戒,次年離開成都,順長江東行訪學,到過荊州的天皇寺。貞觀元年(627),玄奘回到長安。*www.545130.tw*?*?
聲明:本網內容旨在傳播知識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,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網站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