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開全部“拾遺補漏”的意思bai是補充旁人所遺du漏的事物。正確的zhi應該寫為“dao拾遺補闕”‘。拼音內: [shí yí bǔ quē]引證釋義:容1.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。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所以自惟:上之不能納忠効信,有奇策才力之譽,自結明主;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,招賢進能,顯巖穴之士。”《三國志·吳志·吳主傳》:“盡言直諫,所望諸君;拾遺補闕,孤亦望之。”《新唐書·虞世南傳》:“ 世南 於我猶一體,拾遺補闕,無日忘之,蓋當代名臣,人倫準的。” 清 姚鼐 《翰林論》:“為天子侍從之臣,拾遺補闕,其常任也。”2.采錄遺逸的事跡。 清 章學誠 《文史通義·為畢制軍與錢辛楣宮詹論續鑒書》:“ 宋 元 編年之役,垂二十年,始得粗就隱括,拾遺補闕,商榷繁簡,不無搔首苦心。”謝謝采納為滿意答案。*展開全部“拾遺補漏”的bai意思是什么?遺:遺漏du闕:通缺zhi,指空缺。拾取遺漏的,補dao充空缺的。【語出】版漢-司馬遷權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次之又不能拾遺補缺,招賢進能。”【近】 補過拾遺【同】 拾遺補闕【語出】漢-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次之又不能拾遺補缺,招賢進能。”【近】 補過拾遺【同】 拾遺補闕www.545130.tw*??*?
釋義
拾遺:糾正帝王的過失。填補、糾正帝王的過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過失、缺點。[1]
出處
答:路不拾遺 【拼音】lù bù shí yí 【釋義】遺:失物.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.形容社會風氣好.拾遺 :①拾取他人的遺失物.也比喻輕而易舉:道不拾遺|舉秦如鴻毛,取楚若拾遺.②補錄缺漏.也指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:拾遺漢事|拾遺補缺|補過拾遺.③
《漢書?汲黯傳》:“出入禁闥,補過拾遺,臣之愿也。”[1]
近反義詞
答:補過飾非 [ bǔ guò shì fēi ]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[ bǔ guò shì fēi ] 補過:彌補過失;飾非:文飾過錯。指掩飾過錯。 出 處 清
近義詞
裨補闕漏[2]
用法搭配
答:您好, 【構】聯合 遺:遺漏 闕:通缺,指空缺。拾取遺漏的,補充空缺的。 【語出】漢-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次之又不能拾遺補缺,招賢進能。” 【近】 補過拾遺 【同】 拾遺補闕 【英文】Shortage make-up
用法
作賓語;用于書面語。[3]
英文翻譯
答:成語后面兩個字是拾遺是路不拾遺。 【拼音】:lù bù shí yí 【釋義】:遺:失物。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。形容社會風氣好。 【出處】: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國無盜賊,道不拾遺。” 【例句】:夜不閉戶,~,四方瞻仰,稱為西方圣人。
?make good omissions and deficiencies[3]
參考資料- [1]
- [2]
- [3]
答:【白璧微瑕】: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。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,美中不足。 【白圭無玷】:玷:玉上的斑點。潔白的玉上沒有斑點。比喻人或事物
展開全部拾遺:糾正帝王的過失。填補、糾正帝王的過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過失、缺點。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汲黯傳》:“出入禁闥,補過拾遺,臣之愿也。*展開全部補過拾遺 【詞抄 目】 補過拾遺 【發襲 音】 bǔ guò shí2113 yí 【釋 義】 拾遺:糾正帝5261王4102的過失。1653填補、糾正帝王的過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過失、缺點。 【出 處】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汲黯傳》:“出入禁闥,補過拾遺,臣之愿也。” 【用 法】 作賓語;用于書面語。*www.545130.tw*?*?
聲明:本網內容旨在傳播知識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,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網站所有。